2017年5月28日 星期日

台灣飲食文化歷史

物產開發期(1624-1662年)
原住民的飲食特色
臺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在十六世紀以前已定居臺灣。 原住民大致以粟、山芋、甘藷、旱稻為主食,各族的飲食文化因其居住環境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靠山的原住民擅長打獵,靠海的原住民擅長補魚,將狩獵所得的山豬或補獲的漁產加上就近取得的食材及佐料,運用傳統水煮、熏烤、醃漬等方式,製作成美味的原住民風味餐。
荷蘭人的影響
荷蘭人在17世紀佔領澎湖與臺灣,從印尼帶來水牛、豌豆(荷蘭豆)、番茄、芒果、青辣椒、甘蔗及稻米。此外並未在臺灣留下明確的飲食習慣與文化。
閩菜及廣東客家菜移入期(1661-1895年)
臺灣之饌。與閩粵同。沿海富魚蝦,而近山多麋鹿,故人皆食肉。饌之珍者為魚翅,為鴿蛋,皆土產也。盛宴之時,必燒小豚。而粵莊則殺貓,以其首饗貴客。閩粵之中各有佳餚,唯嗜吃之不同爾。出自《臺灣通史》,連雅堂著
閩南菜的特色
口味清淡不膩,湯菜居多,注重刀工及火候,常見的烹調方法為溜、蒸、炒、煨、燉、白斬(切)。除了一般常見的調味品外,蝦油、蝦醬、酸杏、紅糟、白糟、醉糟等別具特色的調味料讓閩南菜更添風味。
客家菜的特色
客家菜的飲食文化與其獨特的遷移歷史與嚴苛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為了在大量的勞動工作後能迅速恢復體力,客家飲食多油多鹽,以重口味菜色居多,藉此搭配大量米食食用,並透過攝取鹽份補充流失的水份。為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而研發的各式醃製品也是客家飲食的一大特色。
平日省吃儉用的客家人只有在年節祭拜神明、祖先,或婚喪喜慶宴客時才會宰殺牲畜,為了不浪費食材,易保存及方便多次食用的特性,客家人將全豬、全雞、全鴨、魷魚各個部份妥善運用,創造出許多易保存及方便多次食用的佳餚,也因此有了「四炆四炒」這八道標準的宴客菜色
「炆」是指大鍋烹煮、持久保溫,「四炆」則是指「酸菜炆豬肚」、「炆爌肉」、「排骨炆菜頭」、「肥腸炆筍乾」,以此作法烹調而成的菜肴不但可以因應大家族人口眾多的需求,也可以吃上好幾餐;「炒」是以大火將食材混合快炒,「四炒」則是指「客家小炒」、「豬腸炒薑絲」、「鴨血炒韭菜」、「豬肺黃梨炒木耳」。
米食是客家飲食中很重要的傳統點心,種類繁多,因此民間流傳著以下的順口溜:
「頭米追、二粢、三甜粄、四惜圓、五包、六粽、七碗粄、八摸挲、九層粄、十紅桃、十一菜頭粄、十二發粄、十三芋粄、十四米糕、十五米粉、十六艾粄」
日本飲食滲入期(1895-1945年)
日治時代,人民生活困苦,當時盛產的稻米大多運往漳泉販售,臺灣人民為了節省開銷,以較廉價的蕃薯加入少量的稻米煮成蕃薯飯或蕃薯粥做為主食。
日本在臺灣殖民統治50年,教導臺灣人種植蓬萊米,也帶來白煮的日式烹調法,發展至今,生魚片、壽司、甜不辣、鐵板燒、烤秋刀魚、燒烤鰻魚、日式便當、冷豆腐等等,已成為臺灣十分普遍的菜色。
北投酒家菜
日治時代,日本人鍾愛北投溫泉,因此在北投地區興建了許多溫泉會館及旅店,許多政商名流到北投飲酒作樂,也因此孕育出注重排場及食材的北投酒家菜,又稱為「官菜」。北投酒家菜融合日式和菜、川菜、粵菜等口味與作法,形成獨樹一格的「北投派臺菜」,是當時的高級宴會菜,今日著名的「佛跳牆」即是當時酒家菜與閩東菜結合而成的菜肴。
中國八大菜系融合期(1945-1975年)
1949年國民政府來臺,帶來了中國大陸各地的烹調技術與菜色,包括京、魯、川、蘇、浙、閩、粵、湘八大菜系,其中香辣的湖南菜與四川菜,及較清淡的江浙菜更是當年十分受歡迎的菜系,隨著臺灣經濟快速的發展,八大菜系已融入臺灣飲食,形成新的臺灣飲食文化,時至今日,出自外省老兵手中的牛肉麵、麵茶粉、爆米香、豬油拌飯、烤紅薯、過水涼麵、蔥油餅、麵疙瘩、燒餅、油條、包子、饅頭、豆漿、米漿、小米粥早已成為新一代臺灣人重要的兒時回憶。
中國菜系介紹
廣東料理:
廣東位於中國大陸的最南端,省會廣州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因為貿易活動繁盛,各種稀奇的材料從海外進來,加上廣東人向來以懂得吃自豪,所以幾百年來,粵菜一直馳名世界,歷久不衰。
粵菜的烹調方法不論煎、烤、炒、蒸、煮,都以手法細膩著稱,而所使用的食器更在中國各省菜式中以精緻聞名。另外,由於廣東人長久以來與西方菜式頗有接觸,所以能不斷地取擷西式料理的優點並加以改良進步。近年來,香港有名的廣東大廚先後被禮聘來臺,臺灣的粵菜水準已漸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前來臺灣觀光,千萬不能錯過一嘗粵菜的機會。
福建菜:
又稱閩菜。福建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加上丘陵眾多,以山珍海產聞名,烹調的口味以清淡、酸甜、不膩為主,著名菜色如花卷魷魚、一品鍋、清拌銀芽、燻河鰻、糟鴨、紅糟鰻魚、佛跳牆等。閩菜最常以酒糟入菜。酒糟就是老酒蒸煮殺菌後遺留的渣質,用它來調味佐菜,讓菜餚散發醇厚的香氣。福州飲食是閩菜的主流,應用海鮮及山珍,其味淡雅,偏於酸甜,其中魚丸、扁肉燕就是具有特色的傳統小吃。
四川料理:
近年來四川菜在海外崛起,幾乎成了中國菜的代言人,且被認為是中華料理中最具特色的一種。川菜最大的特徵,便是能以最普通的材料,做出最不尋常的美味。簡單的雞肉、青菜、豆腐等材料,經過川菜師傅的烹調以後,便成為截然不同的美味菜式。
川菜在調味上有其特殊的秘訣,在烹煮方法方面,不但花樣多,而且應用的範圍廣,所做出來的菜式,口味獨特,基本上有麻中帶辣的,有酸的,有甜的,有椒鹽的,都非常能夠促進食慾。而不同口味經過巧妙的混合,更可做出幾 10 種以上的複合口味。烹調方法以煸(炸後再煮)、燴(與高湯一起煮)為多,煎、拌、烤、炒、蒸等方法也很常見。
總而言之,川菜以獨特調理與口味著稱,如果有意來臺灣大啖一頓,川菜是絕對不可錯過的。
北京料理:
北京為中國的古都,也是中原與邊疆文化交會融合的中心地。北平菜融合了清朝宮廷、回族和蒙古族食物的特色,不僅菜式特別,吃的方法之多也令人目不暇給。
北京菜特別重視火候與切功。以清淡的口味和軟嫩的口感見長。烹調方法有爆、搨、烤、涮等,不一而足。而且北京菜對湯特別講究,使用大量的蔥、生薑、大蒜佐料烹煮,反映了北方人對生蔥及生大蒜的特別喜好。並且更不可錯過聞名久遠的北京烤鴨。
江浙菜:
江浙菜以上海菜為代表,其發源地包括長江下游及東南沿海地方,因江湖環繞四周,盛產鮮蝦、蟹鰻之類,故烹調以海產魚類為主。菜重原湯原汁,無論燉、燜、蒸、炒、燒皆講究火喉,淡而不薄,酥炸排骨不失其形,滑嫩爽脆不失其味。著名菜色如東坡肉、雪菜百頁、紹興醉雞、腐乳肉、金華火腿、乾燒魚頭等。
湖南菜:
亦稱湘菜。地處長江中游,物質肥沃。味道重酸辣,芡大油重,講究入味,尤其擅長燻臘肉。「燻」是湖南菜處理肉類獨特的方式,口味濃厚,為湘菜的特徵;湘菜與川菜有一點共同的特點,那便是有不少菜,都使用大量紅椒,辣味十足。
烹調方式擅長燉、煨、炒、蒸、臘、煎、燜、燻。著名的菜色有富貴火腿、左宗棠雞、生菜蝦鬆、魚生湯、酥烤素方等。
新臺灣飲食期(1975-迄今)
經濟起飛與交通的便利帶動了觀光的發展,也將許多國際飲食帶入臺灣餐飲市場,異國餐廳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帶來了良性競爭的動力,也為臺灣飲食文化注入更多國際化的元素。

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u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1XnHi6HlhQ
假如动物是圆的


https://photos.google.com/share/AF1QipMmWUfs4whmMsLnIEG5IoEjnYTd8NJo9OR7Ke3uDdQrMoUWF4Gs3E377aX4w3WgjA?key=cW9wNWJEN3BwRHJfQjkwZ3haeXpGU1lCUXk2WmJB園區1


天氣災難


全球暖化的現象與成因  7:16`~~12:10碳排放


全球暖化的衝擊  9:48


全球暖化造成糧食危機



疾病 物種的演化與抗藥性


化學添加物難消化 免疫力、荷爾蒙易異常


環保影片













2017年4月1日 星期六

種植中期 : 如何植栽 育苗及播種方法介紹及實作

()育苗
種子先在育苗床或穴盤裡種子從發芽到長出 45 片本葉,需要大約一個月的時間,這是作物成長風險最高的關鍵時期,如果可以先行育苗,等小苗強壯時再移植到菜圃,就可以避過許多不利的條件,如多雨、乾旱、蟲害、病害、與雜草競爭、鳥害;且可利用設施提早下種,提高發芽率,提早有收成;還可減少幼苗佔用田地的時間,讓土地可充分利用可減少種子的消耗;方便集中管理幼苗,控水控肥保溫等都方便點
育苗可以在菜園裡選擇容易管理的地方,準備好特別肥沃疏鬆的土壤,作為育苗床,將種子直接灑在泥土上,或在網室
中用穴盤育苗。


1、苗床育苗法:將種子均勻灑在苗床上,再覆上三~四公分的勻細的土壤,發芽後如發現密度太高,則要進行疏拔。
2、穴盤育苗方法:每穴二顆種子,待發芽後再拔掉一棵。

()直播
種子直接種在土壤裡,不經過移植的手續,稱為直播法。
並不是所有的作物都適合育苗,如紅蘿蔔、白蘿蔔不適合移植,移植時主根斷裂,會刺激其他鬚根膨大,造成畸形。而香菜、A 菜、茼蒿等生長期短,植株幼小,直接播種比較符合效益。豆類幼苗生長快速,也適合直播。
1、   直播方法:直接灑種者,應注意種子密度,因種子隙小不易控制,也可將種子和細木屑或培養土均勻混合後再灑播。
2、白蘿蔔、花生、黃豆、豌豆、四季豆等,用點播法,可用手指在土中壓出小洞,放入種子,蘿蔔、花生、黃豆一穴二粒,發芽後拔除一顆,豌豆、四季豆一穴三~五粒,不必疏拔。

 參考下圖:

育苗不一定要用穴盆,也可用廢紙箱
三、幼苗期防蟲、防鳥、防雨設施
蔬菜幼苗期容易遭蟲、鳥,甚至暴雨的侵害,這段時間可搭蓋簡易防蟲網作保護,冬季可搭雨布也可防雨防寒。等菜苗稍微長大,就可去除網子或塑膠布。
簡易防鳥、防蟲、防雨設施 



四、補植、疏拔 或移種
種植大約一週後,已可看出存活率,如有死掉的幼苗要盡快補種,以免浪費空間與肥料。灑播或點播的幼苗,在本葉四~五片時進行疏拔。
  胡蘿蔔採直接播種,再進行疏拔 









資料來源:
1.徹底圖解蔬菜種植    曾大幅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懶人農法            西村和雄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3.有機種植完全指南    康有德審定   貓頭鷹出版社
4.種子栽培全學習      梁群健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屋頂種菜的方法與原則

                                                     

        種菜前,先認識環境! 每種植物都有適合的生長環境,在正式栽種、了解農作物特性之前,應該先從了解自身擁有的栽種環境開始。因為農作物和人類一樣,延續生命命需仰賴陽光”空氣”水”介質。觀察環境就要先從這些關鍵要因素著手,才能適地栽種、適度作好防護動作,避免種錯農作物所產生的挫折感。 1.日照條件: 日照條件:是栽種植物最重要的要素,不同的農作物所需的光照強度都略有差異,依照居家日照環境比對合適的作物特性,是屋頂種菜初入門的重要課題。 全日照: 陽光直射6小時以上。 半日照: 光線被過濾一半的強度,即沒有直射光,只有散射光的耐陰環境。如果把植物擺在不對的日照條件,部分也許可以繼續生長,但容易造成生長速度過快或緩慢,葉色葉形改變,無法開花結果..等症狀。嚴重者則無法生存。 2.通風程度; 流通的空氣讓人感到舒適,對作物而言也是。因此判斷標準,可以人的舒適程度了解栽種環境,通風程度也和栽種位置、密度、息息相關。同樣是在陽台,女兒牆上方或下方的通風程度就有差別。作物栽種太密,枝葉互相干擾,不但容易生長不良,也會提高誘發病蟲害的機率。 3.溫 / 濕度 農作物適合的生長溫、濕度,其實和其原生環境有很大的關聯性,但台灣 四季氣候變化不大除了夏、冬季會有溫度飆高或過低的狀況。必須針對熱帶 溫帶植物做出不同的保暖或降溫的動作。濕度方面,則要注意瓜類、豆科植 物的給水量和潮濕程度,幫助植物適應溫濕度的變動也就是常聽到的越下越 冬。 一. 屋頂種菜的優點: 1. 隔熱降溫: 當陽光射在有植披的屋頂時,陽光不會直接被水泥吸收,而是會先讓植物吸收大半的熱量,轉換作生長所必須的能量,所以透過這種作用,能讓房屋吸收的熱量大幅減少。反之,冬季時植物吸收所儲存的熱量,也可以讓房子溫度保持恆定,減少多餘能源的耗用。經計算,四平方公尺植披的降溫效果,相當一台冷氣機運轉十二個小時之功效。而德國目前共有一億八千六百多萬平方公尺的綠屋頂(屋頂菜園),為該國減少龐大的能源支出。 2.截留雨水:   臺灣年平均雨量高達兩千三百多公釐,在世界名列前茅。但至 龐大的降雨量季節分佈卻極不平均,而地質年齡脆弱的地表更不容易承受豪雨,以致一下大雨往往氾濫成災。而都市地區因為地表植披覆蓋率低,過多的雨量直接沖刷水泥屋頂、柏油路面,若下水道排水不及,則將出現水鄉澤國的景象。但若設有屋頂菜園的屋頂,其間的泥土等介質可讓雨水停留較久時間(例如30公分厚的綠屋頂可讓雨水停留15~30分鐘),足使排水系統發揮功效,避免都市遭受水患。

3.固定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總增熱效果最大的溫室氣體,其含量在近代迅速激增,使溫室效應在近年日趨嚴重,氣候異變更加極端。而植物在行光合作用時,將會吸收二氧化碳與水,產生氧氣與作為能量來源的碳水化合物,同時也能吸入空氣中污染物質,經共生的菌類分解成無害物,所以增加植披面積同時也能減緩溫室效應的惡化。



4.提供生物棲地:
  近世人類為了因應人口激增造成的生存壓力,大量開發原本了無人煙的地帶作為新居地,同時也造成原居的生物面臨無處可棲而滅絕的災害。今日,都市近郊已鮮少見得昆蟲、鳥類的蹤跡。而屋頂菜園的各種植物與介質層,能夠提供這些生物新的棲息地,與市內的公園、郊區的山林行程緊密的生態網絡,讓生態環境重歸平衡。
5.園藝生產,自給自足:
  屋頂菜園的綠屋頂功用不只在於環保,若屋頂情況允許,亦可設立重視園藝生產的屋頂,生產有機作物讓住戶可以享用新鮮無污染的農產品。如芝加哥在綠屋頂上,曾嘗試作為養蜂場,蜂蜜的盈餘便高達15萬台幣,在支付管理費用之餘,更對市府財政收支不無小補。
6.放鬆心靈:

  屋頂菜園對人類心靈亦具有放鬆的功效。現代人的生活步調緊湊,有時連附近的公園也鮮少踏足,若在樓頂便有一處充滿綠意的菜圃,不但能舒緩壓力,也能讓生活品質獲得提昇。而醫療院所的綠屋頂,更已由實驗證實能對病人的病情產生實質的治療功效。

屋頂種菜原則
 只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挑選種植菜種,屋頂也能成為菜園。
(1)病蟲害發生少的ex:地瓜葉.空心菜.萵苣類.赤道花櫻草….等。
(2)抗水性強、耐雨ex:絲瓜.南瓜蒲瓜
(3)在貧瘠的土壤亦能生長(尤以性好砂質土壤或壤土者為佳)
    ex: 十字花科小葉菜類
(4)喜愛日照: 適時適地適種
(5)栽種容易
  例如空心菜、地瓜葉、九層塔等,都是較容易在屋頂栽種的種類。

植物挑選原則
(1)因屋頂缺乏有利的遮蔽條件,所以環境的嚴苛會直接反應在植物的生長上,曝曬與暴雨,夏天的炎熱與冬天的酷寒,加上颱風期間的強風,對植物的生存形成一大考驗,故物種選擇因而受限
(2)生長力強建,不易遭受病蟲害的襲擊,且生長速度盡量適中,避免太快導致維管頻率增加,太慢又會使初期費力的照顧時間拉得太長,原則上是非必要時不需修剪。
(3)株形之間排列緊密,達到良好的覆蓋效果,一來能防止外來的雜草侵入,二來是增加屋頂的植披覆蓋面積,達到減熱的效果。
(4)具有自播性或無性繁殖能力,不要選擇栽種困難的物種為原則。或可嘗試使用原生植物,因其對本地環境的適應力較高。
由於屋頂為露天之環境,會遭遇風吹日曬,因此通常選擇的植物品種具有以下特性:葉片肥厚,能抵禦乾旱,且能忍受寒、暑;植株低矮,匍匐生長;葉片圓形排列密集;覆蓋性佳;植株生長較強健、迅速;繁殖容易且根較淺的景天科植物。









一.   屋頂種菜的缺點:
1.負載重量的限制:
  一般建物都有承載重量的限制,普通約為每平方公尺兩百到五百公斤,一般砂土與石頭的比重則是1.63.0不等,其上還要考慮植物重量。為了建物與居民的安全,屋頂菜園裝置的總重最好不要超過兩百公斤,但還得考慮植物生長所需介質的比例,所以專業建築師的意見絕對是必須的。
     表二:各種栽種介質比重

材料種類

比重(大約) g/cm3
標準水泥
2.3
山砂、河砂
1.72.1
紅磚
2.0
常用木材
0.9
火山砂
0.81.4
真珠砂
0.2
真珠砂吸水後
0.6
2.須做好滴水防漏設施:
  建築物的屋頂通常會有水塔與大量管線的設置,屋頂施作後這些管線可能必須重新安置。另外,因為介質會吸納大量的水分,若沒有事前作好防漏規劃,當水滴下漏時便會讓天花板受到損害,所以在植物與介質下還需設置一層防水層,避免雨水下滲。
3.必須注意風災維安與防範:
  台灣全島,尤其是北部地區,一年到頭都有強勁的季風吹拂,夏秋兩季更有颱風來襲。屋頂菜園設置時要考量周邊圍牆、植物高度與介質成份,並對屋頂風向與風力進行評估,才能避免植物掉落,危及行人安全。所以控制植物物種和生長速度,或視情形增加補強措施,才能防範危害。
4.防止阻根防裂:
  有些植物的根部生長快速,而且蔓延面積大,根部下透度又深。有時若根部生長過快,可能會滲入建物熱脹冷縮產生的裂縫中,破壞建築結構。所以挑選物種時要避免使用這些植物,並設置層面避免根部過度生長。


5.需儲水防旱:
  綠頂菜園設置的重點之一便是植物的澆灌,所以工程進行時最好能考量水源的取用。若能同時裝雨水回收系統,則不但能用來澆水,也可以在水荒時拿來作廁所用水,充分實現水資源再利用的理念。
6.排水的順暢:
  枯萎的草木與泥沙會阻塞排水孔,大雨時若來不及宣洩,可能讓植物泡水而死亡。所以排水孔必須定期清理,再加上濾網等裝置來過濾

7.須有後續定期的維護管理
  無論是何種屋頂菜園,完成後一般都有三個月左右的維固期,這段期間最注重的便是植物的生長情形,大約每個星期要檢查一次。在屋頂高溫、高日照、少水的嚴苛環境裡,即便是耐旱性強的植物也未必每株都可以生長的很好,所以適時地給予水分、施肥等生長上的輔助是絕對必須。此外,假若生長過剩,也要定期修剪與分枝,確保整體生長空間的密度。

  另外要注重的一點是定期除去入侵的雜草。介質層中、空氣裡都有無數植物的孢子或種子,外來植物一旦來到適當的生長條件,往往會以遠快於原本植物的速度生長,排擠這些植物的生長空間,造成生態系統平衡的破壞與景觀上的不雅觀,可能使原本的屋頂菜園雜草叢生,最後成為乏人問津的屋頂廢墟。

此外,外來物種除了雜草,也會有動物的入侵與病菌的感染。蝸牛、蛞蝓會啃蝕植物的綠葉,造成植物死亡,而牠們的排泄物與屍體也造成細菌滋生,導致植物疾病的蔓延。咖啡渣與茶籽在蟲體數量少時亦可達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最後要注意的是介質的穩固與排水的順暢與否。都市地區的降雨分佈並不平均,即便事前做好相關評估,但真正做起來後常會出現始料未及的狀況,過強的降水會破壞介質層的穩固,而介質層又與植至根系生長息息相關,若植物無法獲得充足的養分而枯萎,大量枯萎的落葉將使排水系統功能發生障礙,所以必須定期對新設的介質層進行補強,並提高清理排水系統的頻率。
一般綠屋頂的分層:各層簡介:(由上往下)

1.植被層:插苗後約有約23個月的密切管理期,讓植物有時間生長,待根系生長完整後再進行移植工作,設於介質層上。
2.介質層
先鋪設透水墊及透水膜並固定,再回填泥炭土、細石與粗砂等輕質人工混合介質約4-5cm,用來作為讓植物生長的主要空間,同時也是獲取養分的主要來源。
3.排水層
此層用於讓多餘的水分順利排出,在多雨的北部尤要注意此層功能的順暢,並配合植物的習性作調整,另外也可接於其它的儲水設施以重複利用水資源。以蓄排水板為主要構成,一方面保留植物所需水分,同時穿孔以便多餘水分留至下層排出。

4.防根層
因為有些植物的根部在生長過度後可能會穿破上面幾層,所以必須用此層來防根部蔓延危及建築結構。經放預留維管通道後,鋪設抗根酸PE膜,縫隙再以膠帶貼實,防止植物根部深植破壞防水層結構。

5.防水層
排水層是為了排出過多的水分,此時排出的水與雨水可能會造成地面的積水,所以需要設立此層以材質、管線等方式排除積水。一般屋頂多已設有防水工程,看情況再以隔熱磚等措施補強,此層主要是避免建物屋頂直接與綠屋頂設施接觸或進水,上面也得架設排水管線讓水分匯流排出。

補充資料:常用的各種介質 
1.富含有機質的土壤
2.廚餘堆肥
廚餘為都市之廢棄物,經三週之處理便可使用。現在的廚餘拌入木屑製成堆肥,是很好的有機堆肥。 
3.甘蔗渣
甘蔗渣具有高度的保水力,且因其碳氮比高,分解快速,用於容器栽培常造成介質之通氣性不良與體積縮小,通常僅限短期栽培時使用。 
4.稻殼
稻殼優點為便宜、質輕而可減輕介質 13~19%之重量,排水性與通氣性佳,不會影響介質之酸鹼度,且對改善粘重土壤之通氣性有極佳之效果。 
5.木屑
木屑是最常被用為栽培介質之木材副產品之一,特性與樹皮相似,各種介質拌入木屑均能改善介質之物理性質,而木屑含有大量之木質素,故比一般有機肥更持久。
6.
砂可增加介質中較粗之質地而增進介質之排水性與通氣性,不會引起化學或生物變化,價錢低廉但非常重,其主要功用在增加介質通氣性與排水性,並固定、支持植株,使花盆不易被風吹倒。 
7.蛭石
蛭石之保水力與保肥力極佳,通氣性好,質輕 7~10/ft3英尺),故為極佳介質之一。但其結構疏鬆易受外力破壞,而嚴重降低其通氣性,故不宜與土壤共同使用,適用於短期(3~4個月內)之盆栽。
.設置綠屋頂的各種工法
1.庭園式屋頂菜園
  庭園式屋頂菜園試圖重現一般園林造景於屋頂上,所以普通園林常見的設施,像是步道、水池、石林甚或涼亭都有可能設置,變成一個完整性十足的景觀,同時依施作者的創意讓觀者感受到各種截然不同的風情。在此種設置下,大規模地規劃菜園、種植多樣化的作物都有可能實踐。

優點:
這種工法無論在景觀效果或是植物的層次上都非其他工法可比擬,大規模的介質層也令物種選擇性提高,比較可能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
缺點:
  設計施作的成本遠比其他工法高,維護管理也因物種變多、環境複雜性高而不太可能自己來,還得付出管理費請專人負責。此外最重要的是,因為多種造景道具為屋頂增加額外的重量,能符合施作條件的屋頂很少。另各種設施導致搬動不易,若出現漏水等問題處理也會更加困難。
2.盆栽式屋頂菜園:盆栽式綠屋頂即是用盆栽來作為植物的主體,能利用盆栽的高低、材質來發揮個人的創意。
優點:
  因為是以入手難度低的盆栽為主,所以施作起來較容易,而盆栽容易移動,可以個人想法或植物生長情形更換位置,表現出高度的自由性。另外,盆栽獨立性高,在菜栽的種植上可以選擇多樣化的物種,增加生態豐富度。
缺點:
  植物的生長情形受限於盆栽,不易生長得太大,同時配合植物生長情形需要來定期換盆,在物種上也得避免高大的果樹。此外,若菜園物種過多,因各有不同需求,照顧起來費時又費力。

3.厚土式屋頂菜園
  厚土式綠屋頂即是把構造中的介質層加厚,提供較強的支撐力、保水度,同時植物生長條件佳,可以選擇多樣性的物種。


優點:
  植物的根系因介質層厚可以自由生長,生長上較不受限制,可以減少拔根等可能破壞土壤結構與生態的維護工作。另外這種工法還會在土中放入蚯蚓等生物,在翻土促進植物生長之外,還可提供完整的土壤生態系,豐富的有機層對落塵等污染物的抵抗力較高。
  目前國內主要處理這種工法的是大地旅人基金會,該基金會同時也擁有一系列課程教學的服務,可以讓施作者自己動手學習鋪土的各程序及之後的維管工作,並同時提供充滿創意的獨特性設計,如麵包爐、生態堆肥廁所、木製家具等,可以為屋頂菜園增加意想不到的功能。
缺點:
  大量的介質層可能會對各層結構造成負擔,而介質的重量也是最難克服的問題,故實際的厚度還得考慮建築本身的載重,必須進行專業性的評估。

4.薄層式綠屋頂
薄層式綠屋頂就是鋪上輕質的人工介質,形成低矮但堅韌的地披,可以適應
頂樓乾熱、風大、強光等不利因素作彈性調整,也是歐美各國與日本等國家最普遍應用的工法。

優點:
  此工法最大的好處便是施工簡單,事後的維管工作也很輕鬆,同時因沒有多餘的設施,對整體的建築結構負擔也最輕。
  目前國內最擅長此工法的是錫瑠基金會,該基金會有豐富的相關施作經驗,可以針對施作地點的特性做出最適合的設計,也有專業團隊的人脈管道,工作委託便不太需要再付出另外的時間成本來規劃、設計。
缺點:
  因為介質層薄,不能保存太多水分,所以植物生長受到侷限,可供選擇的物種也較少,大部分以耐旱性植物為主,在生態的完整度上較低,無法提供生物豐富的棲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採用了其中一種方法,也不見得其他工法便毫無用武之地,事實上,配合施作地點的環境特性與綠化目的,混合多種方式,運用自己的創意與巧思來設計,往往能讓施作者對工程產生熱情,更能主動參與之後重要的維護管理工作,令人與環境間產生更緊密的聯繫。


綠屋頂各種工法比較簡表

景觀多樣
休憩設施
環境限制
維管難度
一般成本
庭園式
可以庭園方式種植多樣植物
可以一般庭園概念加入各種設施
多樣設施對建築物的載重造成負擔
盆栽多樣、設施多故管理不易
4000~5000/平方公尺
盆栽式
景觀的構成以盆栽為主
通常僅以盆栽的擺放來填補空間
盆栽擺置不太受環境因素限制
視盆栽種植的多樣性,越多種植物維管難度越高
300~400/
厚土式
土壤加厚之後,可選的植物物種也變多
其上可視情形加設一些特殊設施
因為土壤的重量重,故需考量建築本身的耐重
多樣的物種與設施增加維管難度
(未取得資料,請見表格下方說明。)
薄層式
因栽種方式的設計,物種選擇較有限
擺放的設施較限制於普通的桌椅
可因屋頂特徵作彈性的設計調整
維管難度因規模小而低,並可設置自動澆水裝置
2000~3000/平方公尺